2025.08.07
我們常說覺得卡卡的,就是來自壓力積累出的「氣滯」。壓力已成為現代流行病,即便我們已擁有先進科技來幫助,但仔細一想,我們的生活為什麼比以往更加忙碌?充滿各種形式的壓力。從能量的觀點來看,這些壓力會導致氣的流動停滯,進而引發疼痛與疾病。
根據壓力研究調查顯示:
這些「集體疲勞」警訊現象,說明了一種不正常的生活方式與能量運作,使壓力正滲透在我們的呼吸、飲食選擇、思考模式與情緒波動之中,長期下來,會逐步侵蝕內在氣場與生命韌性。
氣,是貫穿人運作的核心力量,真正的修復,不只在於表層舒壓,而是覺察並調整氣的流動,日常保養氣場,與氣合作,才是啟動自癒機制的根本之道。
在東方醫學中,身體除了血液循環與神經傳導,還存在著一套無形的能量網絡:經絡。而氣,就在這些經絡中流動,負責維持身體的活力與平衡。
現代人的壓力可能從一起床就開始面對,像是上班通勤的擁擠,被迫加快腳步、棘手的客戶問題、育兒壓力、社會公共安全等,長期處於焦慮與高效運轉的節奏中,交感神經會持續主導「備戰狀態」,這種緊繃、缺乏回復彈性的狀態,就形成了「氣滯」。
而在西方心理學的語境中,這種現象被稱為「慢性壓力適應失調(Chronic Stress Maladaptation)」,副交感神經無法發揮作用,意味著壓力未能被妥善消化,也無法真正放鬆,進而積壓在身體組織中,變成一種身體記憶,是種無聲的內耗。
氣滯通常不會一夕之間爆發成重大疾病,而是透過日常中一點一滴的訊號提醒你,也因此,若缺乏覺察,就更容易被忽略。現在,Aqive 整理了五型氣滯人格,從身體狀況與情緒傾向,來初步找到你的卡點:
當氣無法流動,身體如同一條被堵住的河,逐漸失去韌性與彈性。氣滯越久,氣場就越混亂,久而久之,身體疲憊是必然,連心智也會感到失去方向。而初步覺察,就是我們所能做的簡單第一步!
🔴爆衝型:
▶︎ 3分鐘深長腹式呼吸
▶︎ 頭部放鬆按摩太陽穴+點按印堂
▶︎ 使用:水晶金字塔結界靜坐
▶︎ 閉眼靜坐3分鐘,進行「氣流從頭往丹田」觀想
🔵冷凍型:
▶︎ 早晨太陽下赤腳踩草地5分鐘
▶︎ 搓手搓腳活絡四肢末端氣血
▶︎ 使用:盒炁+晨間溫和伸展
▶︎ 站立輕跳10下,喚醒下盤活氣
⚪漂浮型:
▶︎ 躺下有意識放鬆全身
▶︎ 建議關燈,讓五感收回
▶︎ 使用:覺之墊+全身掃描冥想音頻
▶︎ 每天固定時間閉眼練習10分鐘靜躺
🟤壓縮型:
▶︎ 熱敷腹部按摩或泡腳,幫助氣流下行
▶︎ 使用:撓定 Qi Ease+舒壓按摩油抹腹
🟡悶燒型:
▶︎ 使用「我現在正感覺…」情緒書寫或自言自語
▶︎ 使用:覺之花+情緒釋放音頻
▶︎ 輸出釋放感受,清晰地看見情緒波動,不評判自己
氣,是能量單位,也是建構你生活品質的最小單位。
學會觀察氣的流動,就等於學會觀察自己與世界的關係。無論你現在是哪一型氣滯,從今日起,試著慢下來、呼吸、放鬆。透過簡單的練習、生活節奏的調整、以及有意識的情緒釋放,都能一點一滴恢復你的氣場穩定,讓身心再次連線。
加入官方 LINE 收取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