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念與身心健康
2025.09.09
一般人總是用「懶惰」去解釋拖延,然而拖延從來就不是行為問題,而是能量問題。
我們都明白那種深陷拖延的泥沼中感覺
「明明沒有不想做……卻無法立刻付諸行動……」
回想你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經歷:
下定決心要開始學吉他,買了最喜歡的一把、看了無數教學影片、連練習的 APP 都下載好了,正當要開始時,手卻彈不下去?過了一周吉他就變成了家中的裝飾品。不是不想,而是一種想做卻做不了的無力感襲來——這就是拖延最真實的樣貌。
面對這樣的無力感,我們習慣把它簡化成「就是我太懶惰了……」,甚至扁平化成一種更深的誤解——意志力失敗,這結論光聽就令人沮喪阿!
於是我們無意識中,延續了這份誤解,常常給拖延者的建議就是:「你就開始去做啊!」
實際上我們都知道,這句話根本沒有幫到忙。因為拖延的人,不是不知道「要」開始,而是不知道需要「對頻」能量頻道。
情緒調節失衡(Emotional Dysregulation)+行動啟動延宕(Action Initiation Delay)
所以,拖延並不是「意願問題」,而是一種內在能量系統不同步,無法支持自己行動。也許你也發現到,最常被自己拖延的,往往是自己最在乎、最渴望的事。
而這份拖延背後,藏著一個我們深處的聲音:不是不愛,而是太愛,反而不敢輕舉妄動。
關於這份糾結,或許可以從奧修禪卡中的《延遲(Postponement)》給我們一絲清明:我們總以為要再多準備一點、多學一點,再完美一點,就能安心出發。但事實上,這種「等一下」的心態,只會讓真正的流動被鎖在未來,而當下的動態能量,正在一點一滴流失。
這也點出了拖延的最終根源:我們沒有將能量頻道聚焦在當下。
也就是說,造成拖延的真正原因,源自於一個更深層的問題:內在系統的不一致,這個系統,就是我們情緒、身體與環境三者的總和。當這三者沒有對在同一個頻道上,我們的行動力就會遲鈍,這正是我們需要去學習調整的地方。
我們的情緒、身體、環境,時時刻刻都在釋放訊號,而「氣」就是貫穿其中的能量,當這條內在頻道是校準時,便會進入所謂的心流狀態,行動力自然也就會被推動起來。(延伸閱讀:《氣感覺察入門》氣是什麼?)。但若這股氣的堵塞,放大了恐懼情緒與身體疲憊,並阻礙了正向能量進來滋養自己。
我們可以想像「氣」是生命力運作的員工,當壓力長期超載,這些員工就會疲憊、消極,最後索性「罷工」,導致行動力整個停擺。
現在,我們知道要讓「氣」復工並行動起來,並不是靠簡單的衝動使然。相反地,當我們將情緒、身體、環境這三個頻道的訊號統一對齊時,就是在滋養「氣的員工」,使動能自然增長。
這些訊號不是靠理智硬撐出來的,但可以靠新的認知與行為去「養氣」,把開始行動的感覺找回來。簡單來說,行動力就是一條需要對頻的能量通道:
1️⃣ 情緒能量 找到超越恐懼之外的更大動能,接納與放鬆
2️⃣ 身體能量 將疲憊感釋放,讓身體來電!行動才不會是強迫
3️⃣ 環境場域 場不對,人就難進,創造願意進場的空間
所以,與其逼自己「開始」,不如回到行動的三大源頭,創造一個自己願意開始的狀態。當我們學會照顧情緒、調整身體、整理場域,學會和氣重新對頻,我們才可能真的動起來,而不再陷入「等一下再說」。
在生活中如何實際練習呢?當下次覺得好想做但又做不到時,就照這三步走:
❶ 情緒覺察
💡透過三個簡單問題,找到內在情緒的卡點
✦ 我現在最怕的是什麼?(怕失敗、怕沒人看見我)
✦ 如果這件事失敗了,我覺得我會變怎樣?
✦ 如果我不用做得完美,我想怎麼做?
目標:去發現拖延的背後,有一些擔憂在阻擋自己
❷ 身體開關
💡把「我現在無法開始」的慌張,轉成簡單小行為的安心
✦ 如果只想躺在床上,先把目標設定為起床
✦ 不論現在在哪,不如先去散散步
✦ 不用完成什麼事,只是打開電腦開啟檔案
目標:讓身體先願意做當前最簡單的一件事,建立信任與鼓勵
❸ 環境清場
💡清場即進場,確認當前環境是否給予自己支持
✦ 如果人在A點沒有動能,或許考慮移動到B點(e.g. 去咖啡廳)
✦ 光線、氣味、溫度、聲音,當前是我滿意的環境嗎
✦ 我喜歡獨自一人或是團隊協作?去探索喜歡的周邊狀態是什麼
目標:在外部環境中創造一個「我可以開始」的入口
這三步,都只要做一點點,就能夠幫我們同時調整【情緒X身體X環境】的氣感通道,我們才能真的動起來!拖延不是一種病症,只要把頻道對準了,自然能創造出「好想開始」的狀態。
支持氣感穩定養成推薦:【撓定 Qi Ease】
加入官方 LINE 收取最新消息